17611538698
webmaster@21cto.com

为什么Python之父不做Leader不做管理

领导力 1 69 2025-01-23 07:20:41

Python是一门大家都熟悉的编程语言,如今它已经是Web开发、爬虫以及AI开发的事实标准型语言了。


本文说一说Python的作者,也就是Python之父吉多·范罗苏姆(Guido van Rossum)。


图片

吉多·范罗苏姆,生于1956年3月1日,是一名荷兰计算机程序员、Python编程语言的发明者。


受到新兴的计算机科学领域和个人计算的出现的影响,他对计算机和编程的兴趣从小就被激发起来。


图片

范罗苏姆的求学之路以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浓厚兴趣为标志。他曾就读于阿姆斯特丹大学,并获得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学位。

这段时期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。在大学期间,范罗苏姆接触了各种编程语言,但他经常发现这些语言的易用性和可读性不足。

这次经历为他后来研究 Python 埋下了种子,他开始设想一种可以克服这些限制的语言。

他先后在CNRI和谷歌工作了一段时间。

后来,他在知名的互联网公司Dropbox工作的最长,令大家很惊讶的是他只是作为一名程序员在这个公司工作,不是Leader,也不是一个管理者。


按他自己的原话来说就是:

“我只是喜欢编程工作,只喜欢专注自己的事情,并不喜欢管理类的工作。在很早的一段时间里面,我确实管理了一个小团队,但是我并没有什么好结果,相对于管理来说,我觉得写代码更加的轻松和舒适。

相对于过去的经历来说,我更喜欢沉浸式做事情,而不是教别人怎么做。”


范罗苏姆在2020年曾提出退休,休息不到一年又跑回来职场,在微软做杰出工程师做到了现在,而且他的打算是“让 Python 变得更好用”。


所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很多程序员能够做很长时间,甚至能做到60岁,70岁,而且真心热爱写代码。


年龄大还在战斗的其他实例


除了范罗苏姆这样的知名人物,还有其它类似的。

一位74岁高龄的美国程序员在编57年,至今仍未退休。

这就是数据科学家Gene D'Angelo,他还在办公室津津有味的写代码。近日,他在社区提出话题「74岁,编程57年,我是在职时间最长的程序员吗?」

图片

此外,我还认识多位在国内创业做技术的,后来到美国,到苹果,特斯拉,依旧从事软件开发的程序员工作,没有受到任何歧视,一样做得很稳定舒适。

那么,为什么在中国有35岁现象?我们尝试来探讨。

原因探讨

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。

第一个原因是国外的工作环境就允许一名工程师长久的写代码,不会因为年龄问题而被辞退。

首先第一个原因,国外的工作环境允许程序员长期的写代码,不会由于年龄等因素,被辞职或找不到新工作。实际上,只要有实际的产出或其它价值,年龄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优势,因为经验的原因,代码质量与层级是初级程序员无法比拟的。当然,也不排除一些混水摸鱼的老油条被淘汰,这是属于正常现象。

所以说,很多国外的技术管理者,核心关注的是员工的产出而非年龄。

在中国国内看,有一部分城市非常关注程序员年龄,就是因为大量的工作都在低水平内卷,所以用年龄作为一个淘汰标准线。

第二个核心原因,国外的工程师有写代码的兴趣。

有很多的程序员,在做这份工作的时间,完全是为了一碗饭,也不是特别喜欢,又谈不上有什么讨厌,偶尔也会发点感慨,但是就是没有工作的热情。他还会说,整天的CRUD,没有技术含量,类似的云云。

这大概是国内大部分程序员的状态,仅一份糊口赚钱的工作,谈不上喜欢,给多少钱做多少活。加班的时候,也在那熬着,谈不上什么效率和质量。

上面的核心两点,就是中国程序员和国外程序员的根本差别,特别是美国程序员。

可以看到类似于Python之父、Java之父,他们的年龄已经如此大,并且还很有名,还依然热爱写代码这,为实现新的功能而奋斗不止。

但是在国内,大部分程序员都是为了赚钱来写代码,这是两个层级的追求,一个是天一个是地,没有热情,没有兴趣,自然没有足够的深层动力,这样也写不出来好产品。

此外,因为历史的原因,国内有一些人往往会把写代码看作是一种非常底层和低级的工作,甚至提起来自己是写代码的,都有一种羞耻感,还给自己贴上“码农”的标签。更有的城市,做了一个排名,除了所谓的师医公能够排得上名之外,大部分其他工作都是下三等。

这就导致了另外一个大误区,很多程序员并不以自己的编码工作为荣,都想方设法想要晋升到管理者,追求虚头巴脑的管理,远离写代码。

结语

我们看到,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,程序员不同的生存路径的,以前机会多还能赚点钱,现在如果真的不喜欢编码,那请不要来这个行业。

如果真的喜欢编码,程序员是可以做到退休的。如果你热爱写代码,那么程序员可以是全世界最有意思的工作。

编辑:聆听世界的鱼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