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611538698
webmaster@21cto.com

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

资讯 0 2999 2017-10-20 11:56:18
internet-arch.jpeg

21CTO社区导读:
本文为58同城架构师沈剑之作品。文字简洁,希望对大家有价值


/uploads/fox/20221623_0.png
上图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分层架构:

客户端层:典型调用方是browser或者APP

站点应用层:实现核心业务逻辑,从下游获取数据,对上游返回html或者json

数据-缓存层:加速访问存储

数据-数据库层:固化数据存储

如果实施了服务化,这个分层架构图可能是这样:

/uploads/fox/20221623_1.png
中间多了一个服务层。
/uploads/fox/20221623_2.png
同一个层次的内部,例如端上的APP,以及web-server,也都有进行MVC分层:


view层:展现

control层:逻辑

model层:数据

可以看到,每个工程师骨子里,都潜移默化的实施着分层架构。

那么,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?

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,不管是跨进程的分层架构,还是进程内的MVC分层,都是一个“数据移动”,然后“被处理”和“被呈现”的过程,归根结底一句话:互联网分层架构,是一个数据移动,处理,呈现的过程,其中数据移动是整个过程的核心。

/uploads/fox/20221623_3.png
如上图所示:

数据处理和呈现要CPU计算,CPU是固定不动的:

db/service/web-server都部署在固定的集群上

端上,不管是browser还是APP,也有固定的CPU处理

数据是移动的:

跨进程移动:数据从数据库和缓存里,转移到service层,到web-server层,到client层

同进程移动:数据从model层,转移到control层,转移到view层

/uploads/fox/20221623_4.png
数据要移动,所以有两个东西很重要:
 
  • 数据传输的格式
  • 数据在各层次的形态

先看数据传输的格式,即协议很重要:

service与db/cache之间,二进制协议/文本协议是数据传输的载体

web-server与service之间,RPC的二进制协议是数据传输的载体

client和web-server之间,http协议是数据传输的载体

再看数据在各层次的形态,以用户数据为例:

db层,数据是以“行”为单位存在的row(uid, name, age)

cache层,数据是以kv的形式存在的kv(uid -> User)

service层,会把row或者kv转化为对程序友好的User对象

web-server层,会把对程序友好的User对象转化为对http友好的json对象

client层:最终端上拿到的是json对象

结论: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,是数据的移动。

为什么要说这个,这将会引出“分层架构演进”的核心原则与方法:

让上游更高效的获取与处理数据,复用

让下游能屏蔽数据的获取细节,封装

弄清楚这个原则与方法,再加上一些经验积累,就能回答网友经常在评论中提出的这些问题了:

是否需要引入DAO层,什么时机引入

是否需要服务化,什么时机服务化

是否需要抽取通用中台业务,什么时机抽取

是否需要前后端分离,什么时机分离

(网友们的这些提问,其实很难回答。在不了解业务发展阶段,业务规模,数据量并发量的情况下,妄下YES或NO的结论,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。)

更具体的分层架构演进细节,下一篇和大家细究。
 

总结



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,是数据的移动

互联网分层架构中,数据的传输格式(协议)与数据在各层次的形态很重要

互联网分层架构演进的核心原则与方法:封装与复用

思考

哪一个系统的架构,不是“固定CPU,移动数据”,而是“固定数据,移动CPU”呢?
后续还会有沈剑先生的文章。也欢迎大家在21CTO社区投稿,与沈剑等大牛一起讨论高可用架构技术。
 
 

作者:沈剑(公众号:架构师之路)


评论